歡迎訪問合肥建設裝飾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!
中國·合肥·臨泉路7377號
hefeijs@163.com
左手拿磚,右手鋪灰,眼睛瞄準位置,將磚緊貼標線精準放上,用手小心護住磚塊邊緣,揉壓一下,再用瓦刀敲動,讓磚塊和泥漿間充分接觸,確保粘接度和飽滿度,最后用瓦刀熟練地將邊緣多余的灰漿鏟掉……走進合肥建設裝飾集團-龍湖集團合肥景粼苑項目部施工現(xiàn)場,就看到張文松認真工作的背影,手起磚落,一氣呵成,真切感受到拿磚砌墻也是一門藝術。
一個門外漢成長為行家里手
張文松是一名出生平凡的“70”后,從一位漂泊在外的毫不起眼的農(nóng)民工,到成長為合肥建設裝飾集團最優(yōu)秀的瓦工工長;從18歲初入建筑行業(yè)時的“一張白紙”,到48歲成為2019年合肥市勞動和技能(砌筑工)決賽冠軍,以及到合肥市“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、合肥市“金牌職工”等眾多榮譽加身……30多年間,張文松用奮斗經(jīng)歷詮釋了“干一行愛一行”的專業(yè)精神,與此同時他用嚴于律己的“工匠態(tài)度”踐行了合肥建設裝飾集團“實在做人、踏實做事”的企業(yè)精神,探尋集團承建的廬江萬家四季城、藍光禹洲城、禹洲中央廣場、長虹世紀榮廷、黃金廣場、龍湖集團合肥景粼苑等眾多項目,一磚一瓦,都留下了他的優(yōu)秀“作品”。
18年,只為精通一門手藝
張文松出生在陳集鎮(zhèn)前后張村,家人都是普通農(nóng)民,父親更是有傷在身,讓這個原本就普通的家庭難上加難。為減輕家中負擔,高中畢業(yè)的他不得不輟學選擇去干瓦工,時至今日他經(jīng)常夢見自己在高考考場上認真答題的場景。沒有技術特長,沒有學歷的他只身一人來到上海的一個建筑工地,每天超負荷的工作讓當時年少的張文松有些吃力,但他沒有放棄,一個人在外輾轉(zhuǎn)各地奮斗了18年。雖然做的是一份不被人瞧得上的“泥水匠”,但他熱愛這份工作,白天跟著師傅學要領,工友休息時,他拎著瓦刀,拿點廢棄的磚頭拆了砌,砌了拆,反復練習;夜深人靜時,他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專業(yè)知識,不放過一絲一毫的時間。在與張文松交流時,他厚繭隆起的手指,粗糙的手背上幾個血泡格外顯眼。
最初干這一行時,張文松也有過自卑,覺得干這一行沒出息。隨著他不斷被認可的精湛技術和認真負責的專業(yè)精神,每到一個建筑工地,他都成為所有人學習的標桿和榜樣,工友們尊敬他,領導們賞識他,他越干越有成就感,從砌一般墻體的瓦工變成了能砌各種造型的行家里手,無論是砍、削、砸,還是搗、抹、切,都能精準到位、完美無瑕。他的性格也從最開始的心浮氣躁變得性情篤定,他越來越能認識到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”,也逐漸有了職業(yè)上的獲得感和歸屬感。
48歲,靠實力展示精彩
2009年,張文松結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,回到了家鄉(xiāng)合肥,來到合肥建設裝飾集團工作,一干就是十多年,技術過硬、能吃苦的張文松給集團領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2018年合肥市總工會組織建設行業(yè)勞動和技能(砌筑工)競賽,在經(jīng)過集團內(nèi)部評比后,張文松作為合肥建設裝飾集團代表選手參加了合肥市2018年建設行業(yè)勞動和技能(砌筑工)競賽決賽并榮獲二等獎及“合肥市金牌職工”榮譽稱號,但張文松并不滿足,他悄悄觀看了第一名的作品,認為自己要是再練練,一定會做得更好。2019年10月16日,張文松再次參加2019年合肥市勞動和技能競賽(砌筑工)決賽,正是他嚴于律己、精益求精的態(tài)度,才能在全市的能工巧匠選手里脫穎而出,穩(wěn)奪第一名的好成績,同時也彌補了2018年的遺憾。
追求進步,孜孜不倦,2019年12月,張文松榮獲集團“爭優(yōu)創(chuàng)新先進個人”,2020年,張文松又被合肥市總工會、合肥市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合肥市“五一勞動獎章”。他很珍視這份榮譽,他深知能夠被合肥市授予“五一勞動獎章”,既是對他前三十年工作的肯定,更是對他今后工作的一種鞭策,他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,維護好“獎章”形象,帶領并影響更多的人踏實做事,熱愛職業(yè),敬業(yè)奉獻。
每一個建筑從業(yè)者,都是一個個工匠,都有一份責任,張文松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讓大家體會到:每個工匠不僅要技藝精湛,有執(zhí)著于鉆研和磨礪的匠人精神,有對所從事職業(yè)的熱愛精神,更要有對技術傳承和奉獻的無私胸懷。盡職盡責,方能贏得尊重。
從一位農(nóng)民工,成長為行業(yè)中的頂尖好手,摸過多少塊磚、砌過多少面墻、參與建設了多少高樓,張文松已經(jīng)記不清了。他說,自己的工作就是碼磚,今后的日子,依舊一如既往,認真工作,加強學習,爭做新時代的“匠人”,力爭為城市建設添磚添瓦!
上一條:用責任和擔當譜寫平凡人生 |
下一條:已經(jīng)是最后一條了 |